近年来,水产养殖业有了飞速的发展,由传统开放型养殖方式向半密集型乃至密集型、设施化、集约化养殖方式的转变,养殖方式的进步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大幅度提高水产产量,另一方面日益加剧了对养殖水体环境的破坏,即高密度养殖及大量投放人工饵料使养殖水体质量迅速恶化,由此严重影响了水产品产量、质量和养殖效益。现在的水产养殖大多为集约化养殖,养殖密度较高,水生动物新陈代谢产生的大量尿液和粪便会导致水体氨氮、生化需氧量等增加。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养殖水体中就会含有较高浓度的氮、磷等有机污染物质,如果这些水体没有经过相应的净化处理就被连续排放到环境中,使环境水体中溶解氧降低,氨氮、亚硝酸盐氮等含量增加,细菌、微生物等大量滋生,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影响环境水体水质,对环境造成一定的二次污染。同时,养殖废水中可能残留部分药品或饲料残渣,这些污染物质进入环境中,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废水水质特点:
集约化水产养殖首要突出特点就是养殖密度较高,同时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对养殖环境温度做到合理有效的控制。在给养殖对象投放高蛋白饲料后,养殖对象的排泄物会沉淀于水中,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溶解与水体中,导致养殖水体环境的持续恶化,进而对养殖对象的正常生长造成影响。大部分鱼类适应生长在溶氧值为 3mg/L~5mg/L 的水体环境中,若水体中的溶氧值低于 3mg/L,鱼类就会出现停滞摄食的情况。当水溶氧值低于2mg/L 时,鱼会浮头。而当水溶氧浓度低至 0.8mg/L 时,鱼类就会开始死亡。
问题难点分析:
该类污水中蛋白质和氨氮以及高浓度的亚硝态氮不仅直接危害水产生物,因此对这些污染物的去除尤为重要,难点在于如何快速的去除污水中的这些污染物。
处理工艺流程: